高效率教学的理念与操作面对新课改的大浪潮,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追随着新课改的步伐,经过二年的学习、研究、实践在操作层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缺少理论的支撑。当我一口气读完了李炳亭所著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一书,一下子被作者的新见解、新理念所吸引。让我的思维更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它是对我们实践过程中的又一次升华。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可以向更深层次进军奠定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本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本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改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而本书也被业界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看简介感觉这本书相当厚重,读完全文亦是如此。一、立意准确总结到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全书立意准确,总结到位:一开始在《高效课堂》概念解析章节,就率先提出:学习即经历;学习即失败、反馈、矫正;学习即创造、收获。这句话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课改以来,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作为教师,不是不知道应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也不是不知道,再好的教也不如学生自己的学,可是我们就像对待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心里有太多的不放心,而这不放心的背后又有太多的不相信,正因为这太多的“不相信”,才导致我们不敢不放手、不放心、不信赖、不归还;怕学生不会学、怕学生走弯路、、怕学生一节课完不成一定的练习量、怕自己的课堂不高效……因为这一切的怕,就有了公然的“替代和包办”,直至有了命令、指责、干预、统一、惩罚……说到“根”,是我们的课改理念还不透彻。还不知道:学习即经历;学习即失败、反馈、矫正;学习即创造、收获。这个概念下的多么的贴切到位,学习即失败、反馈、矫正。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怕学生的失败吗,可失败也是一种经厉,也是一种错误的资源,也是一种财富,也是人成长道路上的一种可贵的财富。试想自己的人生,一路鲜花、掌声、幸福、甜蜜的日子我们未必记得那么清晰,可是处于逆境、伤心、痛苦的日子却让我们刻骨铭心、却能激励我们奋勇直前。想到了这些,我们又怎能剥夺孩子经厉失败的权利,在失败中崛起,在失败中领悟,这种失败的经历远比我们教师死灌输给他们的强百倍、千倍、万倍。既如此,那就让我们教师“心一狠”吧,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作者把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历程进行精心的梳理,即有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有失败的困惑,即有深思的反馈又有得法矫正,我们经过学习理念,实施二年来的实践,现在读这本书让我们深刻的的感悟到由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我校的课改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二、尊重差异、包容个体、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的第二大感受就是尊重差异、包容个体、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解释教师角色的三重意中的第二大意义的是这样描述的:教师是一个学习的开发者、对学生生长的开发要从差异出发、接受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准许差异。在这里作者用到了接受、尊重、包容、准许四个词语,而对于“差异”,我们每位教师都知道,都知道孩子之间存在有差异,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差异,也一直在倡导“尊重差异”,可我们对尊重的理解又有都少,至少我从来没有从“尊重差异”中理解到“包容差异、准许差异”,特别是“准许差异”,一个“准许差异”让我的心彻底的释怀了,人与人之间本就有差异存在,我们怎能去要求全班的每个孩子都去考100分呢?就像我们怎能让五个手指伸出来一样长呢?有差异才是孩子、有差异才是人!针对这一条我校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就是努力把小草培养成最好的小草,把乔木培养成最好的乔木。三、以人为本、尊重生命高效课堂不是“技术流”,而是符合人本理念和科学精神的、体系完备的“教育教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