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与评析[家长卷](一)2004年11月中旬,我们在本县一中初一年级、本县一小学四年级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由学生带给家长作答,后收回有效卷252份,16%的家长没有响应。调查对象有农民、自由职业者、家庭妇女、商人、个体户、下岗工人、电工、技术员、理发美容师、营业员、会计师、护士、医师、银行职员、公务员、驾驶员、教师、警察、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被调查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60岁;男性占71%,女性占29%;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半文盲,估计此类家长答卷时由子女代笔)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28%,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8%。此次调查通过向部分家长征询关于家庭教育的切身体会、认识感想、看法态度、建议意见等,意在掌握我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及一般信息。因此类调查在本区尚无先例,所以客观上还起到了激活一些父母亲们家庭教育意识的作用。经过对第一手资料的统计、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升华,我们把评价剖析结果反馈给各位家长,期望赢得认同并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所涉及的基本教育理念补漏纠偏。I.统计1.为考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怀度,特设置了“您检查孩子的作业吗?”“您是否给孩子买书?”两个问题及相关选项供其作答。有23%的家长声称“经常检查作业”,73%的家长“偶尔检查”,4%的家长“从不检查”;62%的家长给孩子只“挑教辅类书买”,18%的家长“挑孩子喜欢的书买”,20%的家长“很少买”或“从不买”。另外还设置了“学习不好照样吃饭”这一观点来探测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有30%的家长表示“同意”,59%的家长“不同意”,其余家长“无法判定”;我们还提出了“学习至上”这一命题来估量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遗憾的是:只有5%的家长表示“不同意”,而57%的家长表示“赞同”,34%的家长“基本同意”,其余家长“无法判定”。2.为考察家庭是否培养孩子劳动观念,我们向家长询问“您要求孩子做家务吗?”69%的家长采取了“随便”或“从不要求”的态度,这意味着大部分家长并不鼓励孩子做家务,31%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经常让孩子做家务”。3.“您和孩子经常交流感情思想吗”这一设问主要是为把握亲子关系的密切度及家庭教养方式而设计。16%的家长说自己和子女“不大交流”甚至“谈不到一块”,60%的家长只是和子女“偶尔交流”一下,只有30%的家长与子女“经常交流”思想感情。4.“您通常怎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一设问让我们获悉了家长了解孩子的最主要渠道是“询问本人”,其次是“询问其他同学”,再次是“询问老师”,5%的家长明确承认自己“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极个别家长是通过“老师主动告诉”才得知孩子的在校表现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在校“犯事”后老师告知),有些家长则通过多条渠道了解孩子在校情况。5.有91%的家长认为“家庭灌输、培养孩子‘雷锋精神’”“非常必要”,认为“无所谓”和“无法判定”的占9%,没有人认为此举“已过时,没必要”。6.77%的家长对《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表示同意,16%的家长则不同意,其余7%说“无法判定”,这说明四分之三以上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约四分之一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是否担当起一定角色认识模糊甚至错误。7.调查还显示:88%家长表示“有信心”教育子女成人成才,12%的家长“信心不足”“因无能力谈不上”;59%的家长对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知识表示“有很大兴趣”,37%的“愿意试一下”,只有4%的家长说“没多大兴趣”“没必要”。8.对“您的孩子让您感到最苦恼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家长们列举了如下一些事项:学习差;学习不认真、不自觉、不主动、不踏实,不喜欢学习;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恒心,没有上进心,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无自学能力;听课思想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粗心大意,考试马虎;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慢;不听话;不诚实;爱看电视;贪玩;懒惰;不够懂事;智力稍低;不爱做家务,不爱劳动;不愿吃苦;任性;顶嘴;自制能力差;性格不开朗,胆子小;不爱讲卫生;挑食;与学习不好的同学常在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