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孟津县第二实验小学古巧利教学内容: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内容简析:《快乐的小青蛙》是本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枯井里,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歌,最后被大象救出来的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并积极动脑筋战胜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会写"下、井、心、来、你"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为什么掉进井里,还有心思唱歌3.初步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自主的读书活动中,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边思考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乐观地对待困难,并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小青蛙说的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前预习:1、读文5遍,标自然段;2、画出生字,读几遍,给课后“会认字”注音;3、用“——”画出小青蛙说的自己不哭的原因。4、这一课写小青蛙(怎么了)?它,在井里(干什么?)结果被的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知道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接着尾巴变,最后,变成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保庄稼,你们预习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小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快乐的小青蛙。2、板书课题。要养成和老师一起写的习惯。3、指导读课题。(1)什么样的小青蛙?(“快乐”重读,齐读)。(2)快乐的什么?(“小青蛙”重读,齐读)。二、检查识字1、预习时,你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再给你们个机会,出示带有拼音的字词齐读。2、同桌说你昨晚是怎么记的?每人说两个。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认的方法认字。3、指名汇报。(出示因、困)瞧,这儿有一对双胞胎呢,谁来帮我们来区分他俩?4、开火车读检查。设计意图:用谈话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三、检查读书情况。1、要检查读书了,2、大家先一起汇报,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看同桌标的对不对,马上坐端正。读时注意句号和段之间的停顿,同桌一人读一段,互相监督。同桌大声朗读。四、整体理解课文1、老师示范读。再思考昨晚布置的第四题:这一课写小青蛙(怎么了)?它,在井里(干什么?)结果被的事。2、学生汇报。3、同桌练说。齐说。如果只有这句话的故事你想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动的故事中吧。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生读。2.师:看第一幅图,这是一口什么?生答。3.师:谁能看着图说说:什么叫枯井?生答。4.师:(出示图片:青蛙)瞧,这是谁呀?5.师:想一想:小青蛙是怎样掉到枯井里的?生自由回答。6.师:大家刚才想像的情景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小心"。点生读。7.师:现在你就在这口枯井里。井深深的,想跳也跳不出去。井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到。你会怎么样呢?8.师:快乐的小青蛙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读后面的句子?生读。9.师:体会不急不慌。10.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场景,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情。这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真实有效对话的前提。(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就在森林里。看,天空碧蓝碧蓝的,草地软绵绵的,小河清凌凌的,风儿轻轻的吹着,小树轻轻地摇着,真让人神请气爽。突然,从一口枯井里传出了一阵歌声,你会怎么想呢?生答。2.师:(出示词语卡片"奇怪")看来,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还想知道是谁,“谁”要重读。谁来用奇怪的语气读读第二自然段。3.谁来当大象,只读大象的话?4.生齐读。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如果你就是这只掉在枯井里怎么也出不来的小青蛙,这时候后不容易听到大象伯伯的声音,你会怎么样?生答。2.师:小青蛙呢?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自然段。3.师:(出示词语卡片"赶紧")齐读,可以换成什么词?4.师: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小青蛙说的话吧。(小黑板出示:是我,小青蛙!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