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一个负责的班主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主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通过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进一步掌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家长也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班级的总体情况,更清楚自己的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2011年12月14日中午12:30,刚吃过中饭,我和我们三(2)班数学老师赵勇来到距离学校不到2公里的王寨村家访。家访的对象是我班的刘勇豪和刘云飞两位同学。这两名学生的成绩很差,在班上的表现也算不上好,在路上,我们心情忐忑,因为我们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免不了敷衍了事,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早点回家了。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很快来到了刘勇豪同学的家里,由于事先进行过电话联系,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家,一听到老师来了,接出家门很远,走进家门,便从墙角搬过来一箱“统一”绿茶,孩子妈妈说,他爸听说老师要来家访就说一定要热情招待。我们向孩子父母说明了来意,汇报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校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具体情况。孩子父母对于老师的到来非常高兴,起初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就没有当回事,自己也不太重视,把什么都交给老师管,事实却不是这样,后悔自己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并表示以后一定尽全力配合学校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40分钟,但对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孩子的母亲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由于我们还要赶回学校上课,只好告辞,并相约下次再交流。孩子的母亲热情地把我们送到了另一位家访对象——刘云飞同学的家里,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属于留守儿童。孩子的爷爷见我们来到他家,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饮料让老师们解渴。孩子的爷爷满怀歉意地告诉老师,由于儿子儿媳不在家,作为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饭穿衣,无暇顾及孩子的管教,对孩子过分宠爱,使孩子的心里放纵,对孩子百依百顺,给老师们添了很多麻烦,希望老师们对孩子严加管教,自己以后也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家庭和学校一起将孩子培养成才。时间很快到了三点,我们大家得告辞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大家感慨良多,这一路上虽然有满脸的灰尘;还有找不到路的焦急;有打不通电话的灰心;还有走错路的懊恼,但家长的表现让我们感到意外,也让我们无比感动。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需要他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关爱,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走一走,走遍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我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院岗小学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