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新课标下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VIP免费

浅谈新课标下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_第1页
1/10
浅谈新课标下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_第2页
2/10
浅谈新课标下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_第3页
3/10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一、领悟课标精神1、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加强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师在领会新课程培育目标和课改目标时应关注两点:一是课程应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的内涵是,健全的价值观,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探究与发展;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包括交往能力;有生态、伦理意识,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二是改革现行课程过分注重智育和知识传承的倾向,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两方面应注意:一个是到什么地方,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一个是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2、课程实施的重心课程内容主要指学什么的问题,课程实施主要指怎么学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首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其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要引起重视,要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3、课程改革的实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一再强调的。他认为这次课程改首先我们要用整体主义的思想来思考改革,同时要注意,整体的改革不能分割为学科改革的总合。就像人不能偏食一样,否则就会导致营养不良。应试教育对于非技术学科的蔑视,就是挑食的表现。其次,课程不仅仅是显性的,还有很多是隐性的,是无声的课程,无声的语言,常常有“此地无声胜有声”的特点。传统教育重视学历而忽视“学力”,“学力”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式方法,尤其是动机,态度,都是隐性的,看不见的,国外学者用冰山模型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第三,应试教育是反对话的文化,不易让人特别是师生进行平等的讨论。教育不等同于训练,训练不是教育。钟教授还提出“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的观点,来佐证“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的论调。我们现在所说的课程还多停留在文本层次。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作者是教师,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成长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好教师不怕不好的教材,反之,水平差的教师,即使拥有好的教材,要么是束手束脚,要么是束手无策。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就是学生的课程。而学校也要防止成为文化的孤岛,文化孤岛是脱离现实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唯书主义、学校要开放,科研要开放,要跟社会沟通,改变封闭的半学现状,把知识立体化。4、理想课堂的九个“度”(1)活动度:自主活动百分之五十以上;(2)参与度:参与学生百分之百;(3)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感深厚的兴趣;(4)生活度:是否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5)开放度:是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开放的空间;(6)生成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自己生成的;(7)掌握度:课堂知识点是否掌握;(8)合作度:是否安排一定的合作时间;(9)整合度: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度、知识整合度、方法多样度。二、转变教学观念课改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挥咱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的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新课标下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