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反馈整体较好优秀小组:第三组优秀个人:史冬贤、赵婧茹、王亚洁、王禹骅、张露丹有待提高:第二组、第一组不足:1.导学案勾画不认真,没有结合预习案中方法引领进行预习。2.审题不认真,如探究案第二问没有结合材料,答题缺乏条理性,没有做到要点化。3.知识体系过于简单,对重点问题没有标注,不能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认识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力。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题目:1、自学过程中的疑问。2、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题目。要求:1、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交流讨论。2、讨论形成的答案要条理清晰、要点化、序号化3、展示要迅速,按规定时间完成。4、每位同学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题目展示组地点探究案(1)(2)1组后黑板探究案(3)3组后黑板问题导引6组侧黑板点评、拓展、升华①点评答题思路、规范,答案正误、是否全面;进行答案的补充修正、知识拓展、规律方法的总结。②其他小组积极思考、认真倾听,进行补充点评或拓展。题目展示组点评组地点探究案(1)(2)1组5组后黑板探究案(3)3组2组后黑板问题导引6组4组侧黑板学科班长做好加分记录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集体耕作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问题导引思考:结合延伸阅读的相关内容,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农业由刀耕火种走向精耕细作,呈现出不断发展进步的趋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劳动人民在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上做出的努力。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农业发展落后;②商周时期以耒耜、石锄为主要生产工具,懂得一定的生产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成;④隋唐时期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曲辕犁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走向成熟。探究案(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材料是如何体现的?特点:①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②自给自足,封闭保守(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③负担较重,极易破产(夫妻恩爱苦也甜)(3)董永和七仙女能过上幸福生活吗?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1.不能2.原因: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