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教育活动名称:科学(数学)《图形真有趣》适合班级:中班内容依据设计意图内容分析:各种各样的图形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图形的变化、图形的组合等这些奇妙的现象非常吸引幼儿,会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和兴趣。他们会快乐的拿起各种各样的图形,看一看,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本次活动围绕图形及图形的各种变化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将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幼儿分析: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已有的经验,他们会在老师提示的基础上想象出更为新鲜出奇的东西,能够按一个出发点进行扩散性的发挥想象。但是幼儿的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设计思路:1、道具导入:以“奇妙口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活动兴趣。2、看图片找图形(扩散思维):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图片中的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加深幼儿对图形的印象。3、动手操作活动(创新思维):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图形组合: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有趣的图案。鼓励幼儿将想象出的图形组合动手粘贴起来。动手过程中鼓励幼儿想象还会有什么好的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数学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活动目标1、在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幼儿对拼图的兴趣。2、培养幼儿初步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活动重难点幼儿创新思维的锻炼,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活动准备幼儿准备:认识过的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若干,固体胶、白纸人手一份。教师准备:课件、奇妙口袋、不同的图形各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回顾活动:1、随音乐“找朋友”拍手入场。2、游戏“奇妙口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口袋,(出示口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了,看!是什么?拿出图形(圆形):这是什么呀?幼儿:圆形。教师接着把此“圆形”粘贴在黑板上。B、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3、小图形找妈妈。师:大家都把大图形妈妈带走了,只剩下小图形宝宝们多孤单呀!我们来帮帮它们到妈妈身边去吧!(请小朋友把小图形贴到相应的大图形上面。)(二)扩散思维活动:1、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竞赛,小朋友按坐位分三组,每组轮流回答问题,答对了记一次分,答错不记分。2、师幼共同游戏:老师演示课件第一部分(由简单到复杂),请小朋友说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得分最多的队为胜。3、教师与幼儿一起边看课件第二部分边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轮廓看上去像什么图形。(三)创新思维活动:1、师:嘘——听!奇妙口袋好像也在表扬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呢!奇妙口袋里还藏了很多图形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奇妙口袋中拿出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图形)。奇妙口袋说如果我们小朋友把几种不同的图形朋友组合在一起就会成为一幅奇妙的图画!小朋友们要不要现在就来拼一拼呢?那我们一起来进行奇妙的创造吧!2、动手操作,图形粘贴。请小朋友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有趣的图案。鼓励幼儿将想象出的图形组合动手粘贴起来。动手过程中鼓励幼儿想象还会有什么好的方法。(四)结束活动:展示幼儿粘贴的图形组合,肯定幼儿的作品。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鼓励幼儿粘贴出更神奇的作品。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活动反思这个活动从设计的思路来分析,还是很不错:一方面注意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一方面又注重了孩子们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培养。但是,通过对该活动的实际操作我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由于孩子的年龄小(中班),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反映记忆的想象力也相对较差,让幼儿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创作拼贴画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