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五、穿越时空的生活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第一课时怎样看电视教学目标: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科书分析: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2、全班交流。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3、探究讨论。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4、总结。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家庭作业: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第二课时荧屏前后教学目标: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1、导入。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2、小组讨论。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3、全班交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1序进行排列。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4、总结。家庭作业: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第三课时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教学目标: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4、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家庭作业: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第四课时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教学目标: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学准备: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1、导入。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2、全班交流。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2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