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成长的路标与明灯——课程育德教育叙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反思: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我能够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在一个周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后,除了让学生有一个理想的考试成绩,我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在学生的成长旅途上,我是曾经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还是一颗“尘埃”……于是我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取知识与技能,还能从中获取更多珍贵而难忘的东西,受益更多!教学片断一: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减法》那天我正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到了巩固运用环节,所有孩子都投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解决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刘琪和赵菲低着头,脚下还在踢着什么。我加快脚步、提高音调,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正在踢纸团。被我发现后,两人的脸都红了,刘琪为自己辩解道:“明明是赵菲桌子下的纸团,她却踢到我的桌子下面。”赵菲也不服气的说:“才不是我的……”我顿时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有的孩子都看着我,等着看我如何处理。这时我走回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5—5=(),5—0=(),接着分别请刘琪和赵菲来回答,两个孩子都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接着说道:孩子们,五个纸团从赵菲的桌子下踢到刘琪的桌子下,对于赵菲来说就是5—5=0,但对于我们教室来说就是5—0=5,教室里仍然有五个纸团。孩子们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这时候刘琪和赵菲的脸更红了,抢着把纸团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从此以后我们的教室总是干干净净的,再也没有人乱扔垃圾了。教学片断二:六年级数学《可能性》六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目标是: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且体会游戏的公平性。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并体会如何让游戏规则公平。最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偏远山区有这样一户人家,两个儿子同时考取了大学,可是由于贫困,家里只能负担一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老父亲非常为难。假如你是哥哥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决定谁去上学?”同学们觉得这个事情太好解决了,有的说:石头剪子布;有的说:抽签;有的说:掷骰子;最后有一个同学说:我放弃,让弟弟去……首先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办法,接着说:你们看到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呢?一个同学举手起来说:“这两兄弟真可怜。”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道:“我们好幸运,有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又一个同学说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大学。”听到这里,我欣慰的笑了,说道:“同学们,现在有很多想读书的孩子因为贫穷,而不能如愿坐在校园里,而我们,能够在这么漂亮的教室里,享受这么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应该懂得感恩,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例子给我们的启示。”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数学教学“寓德于教”呢?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目的性的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教学时,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要结合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目前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插图、数学活动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教师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内容,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注重心理素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听、说、想、算、证”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书写整洁规范、严格认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等良好学习习惯。当学生出现错误和挫折时提醒他们应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地寻找错误和挫折的原因,勇于挑战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