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惯带进孩子的生活兰溪市滨江路幼儿园胡恒露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也是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正在慢慢的下降,家长的溺爱和包办行为让孩子享受着小皇帝的待遇,让他们变得傲慢、不守规矩渐渐丧失文明的习惯!一、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刚入园时外公、外婆、妈妈陪同着。外公拿书包,外婆手上拿着被子,妈妈怀着小宝宝边走边擦汗,孩子却快乐无比跑跳着在路上玩耍。外公喊道:“慢点,小心点。”孩子回到:“是你们太慢了,我才懒得理你们,你们自己走快点。”刚说完就又跑到满头大汗的外婆那里哭喊着要外婆买饮料喝,外婆连连点头答应孩子要求道:“必须现在去。不然不上学。。。。。。”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看到家长的顺从和孩子的不尊重,我感到很无奈,像这样子的家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孩子也还有很多,长此下去那这社会不是都只有命令的声音了!那这些祖国的花朵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有这么个案例:今年一开学,我发现我们学校脑瘫班的一个学生现在连路都不怎么会走了,我觉得非常的奇怪,因为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她走路非常的好,虽然时不时会摔倒,但是可以自己独立的行走。大家都夸她练习认真,成果明显。结果这个学期怎么突然就退缩了呢?我就询问学生的保姆。原来这个暑假,保姆应学生姐姐的要求去照顾姐姐的孩子去了,没有时间照顾这个学生,因此学生的生活都是由爸爸妈妈负责的。而学生的父母由于孩子的缺陷,非常的自责,对孩子非常的迁就,哪怕是学生说“无论我说什么,无论我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你都不准反驳”,父母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在家里,学生称王称霸,家里人不敢说半个不字。因此寒假的一个月时间里,学生就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从来没有好好的锻炼自己的身体,更别说专门的练习走路了。一个月不练习的结果就是:现在连走路都有问题。我不禁想溺爱孩子,是真的爱孩子?是真的为孩子好吗?这个学生的例子因为他是特殊学生,所以在她身上练习的效应较为明显。而正常儿童表现不会这么明显。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溺爱的严重后果,因此大家没有意识到溺爱孩子的严重性。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不要溺爱孩子,做到采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各位家长谨言慎行,不要因为爱孩子,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二、孩子成功教育从养成好习惯开始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可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是对事物的好奇时,很多家长总是会觉得孩子很烦躁或者是对孩子敷衍了之对于孩子的小打小闹不理不睬,更有的家长直接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生活。如此对待孩子如何让孩子培养好习惯,如何让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如何让孩子的到成功的喜悦?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以为诺贝尔获得者:“你是在那所大学。那个实验室拿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是在幼儿园。”“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是耐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东西,直到老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也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追随你的一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三、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习惯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