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吴敬梓: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小说家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出身世家。任达放诞。移家南京。放弃科举。穷困潦倒。社会理想:注重实学(礼乐兵农)作者自况:杜少卿形象。18岁到父亲任所,22岁,父辞职,次年病死,家难迭起。29岁应试,主考以为“文章大好人大怪”,不中。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版本56回。现存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55回说:清末金和认为最末一回“幽榜”系妄增。鲁迅从其说,认为吴敬梓作品喜用单数。50回说:程晋芳《文木先生传》。胡适、章培恒等持此说。结构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第一回:楔子。王冕。第一部分(第二回至第三十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第二部分(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六回):对理想文士的探求。第三部分:第四十七至第五十四回: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世风日下。第五十五回:四大奇人。不屑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第五十六回:幽榜。思想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序》)异常关注知识阶层的命运。科举制度隐士所写内容,假托明季,实即清朝的现实。隐士的分类南朝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一、隐居以求其志;二、回避以全其道;三、静己以镇其躁;四、去危以图其安;五、垢俗以动其概;六、疵物以激其清。王冕(第一回)宋濂《王冕传》王冕学画第一部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文人的痴迷、愚昧:周进;范进;鲁小姐;马二先生社会的腐败、堕落:匡超人;王惠;严贡生;王仁、王德;牛浦郎。沽名钓誉的假名士:莺脰湖大会: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駪夫、牛高士布衣、陈山人和甫。杨司训执中、权高士潜斋、张侠客铁臂等冒充名士,混吃混喝。对蘧駪夫的影响。西子湖畔的斗方名士(斗方:书画装裱样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医生、盐商、头巾店老板等冒充诗人,附庸风雅。对匡超人的影响。莫愁湖高会:杜慎卿。风流自赏,内心空虚,虚伪做作。一、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儒生形象热衷功名(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周进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厉害。”范进二、《儒林外史》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děng子声、算盘声、板子声;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