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口在语文学科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李伟【摘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承受生活中挫折压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小学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而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语文教材的特点优势、语文教学的目标优势、教师的主观因素优势、语文学科的课堂形式优势等。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学科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关键词:心理教育语文学科健康心理现代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压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在各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而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语文教材的特点优势从语文教材选文标准上看,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作品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些文章或是抒发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如《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或是表达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黄继光》;或是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欣慰和赞赏,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昨天,这儿是座村庄》;又如:学习《争吵》,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情感丰富而且高尚的文章,成为塑造学生人生观、净化心灵的源泉。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例如:教师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2.语文教学的目标优势2011版语文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心理健康优势。3.教师的主观因素优势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既教语文学科又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时刻刻都与学生在一起,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而,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比其他任课教师更能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始终离不开情感的因素,而事实上,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是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知识渊博者,他们具有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说服他人有很大优势,所以,让语文教师做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具有先决条件的4.语文学科的合作型、探究型等课堂形式优势在合作型教学中,需要学生互相讨论、互相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