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生用)【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学习过程】一、自主预学(一)资料助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二)基础梳理1、注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跻()坻()涘()参差()沚()芼()2、解释词语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二、互学探究。(一)探讨文义:朗读诗歌,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关雎:蒹葭:(二)探讨手法1、讨论文章结构《关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蒹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2、讨论两首诗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老师点拨: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但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评学练测(一)谈学习收获(二)学习评价(三)练习检测1、填空:(1)《诗经》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篇诗歌,古时也称“()”,《毛诗序》所称的“六义”是指(、、、、、).(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背诵并默写诗歌。板书设计起兴:雎鸠、荇菜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窈窕淑女伊人关雎蒹葭好逑、求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情感:诚挚、热烈、健康形象;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