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课堂歌唱教学景宏1浅谈初中课堂歌唱教学歌唱是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最能直接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形式,《新课标》将“以人为本”作为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的教学建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了初中阶段的歌唱教学模式。达到了激发学生歌唱兴趣,提高歌唱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里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心里上,他们已逐步脱离了对成人的依赖,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教材的部分歌曲兴趣不大;在生理上他们大多处在变声期,很多学生由于怕出丑想唱又不敢唱。种种原因致使课堂的歌唱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歌唱的能力不强。那么如何在该转型期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孩子们爱唱歌、唱好歌,这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歌唱潜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现将歌唱教学中的方法模式通过以下实例进行探讨。一、运用游戏律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当前,网络音乐的泛滥让学生的音乐视野更为开阔,他们大多对课外的流行歌曲趋之若鹜,而对教材上的必唱歌曲则兴趣不大。因此,社会上各种良琇混杂的音乐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误导,从而对现阶段的课堂歌唱教学造成冲击。如果教师还是用单一的教法来应对现阶段的歌唱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歌唱兴趣的后果。在教学中,我经常用下列模式来调动孩子们的歌唱兴趣。(一)打节奏做游戏方式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适合他们的节奏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歌唱欲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还没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稚气,爱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作为老师,要尽量让他们在“动”中学习音乐,培养其歌唱兴趣。笔者在教授歌曲《青春舞曲》时,为了让学生较好的掌握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唱法,我采用了不同的象声词来代表不同的音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歌唱兴趣。(板书该课的典型节奏型):4/4XXXXXXXXXX|XXXXXXXXXX||都丝都丝达丝达滴滴都都丝都丝达丝达滴滴都这种以游戏念词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迅速掌握歌曲节奏,解决歌曲的识谱知识,并对后面的歌唱充满了期待。(二)表演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用恰当的律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歌唱兴趣,增强其音乐表现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笔者曾经上过一节美国歌曲《哦,苏珊娜》的公开课,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歌唱律动做了一些这样有益的尝试:为了让学生对北美音乐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我在将乐器引进课堂的基础上,在课程的最后环节,设计了教学情境,开始律动游戏:一位美国牛仔,带着草帽,弹着吉他,跳起美洲帽子舞(教师先在全班教授舞蹈,课前准备好服饰、道具),坐着马车去寻找幸福。(部分学生打击乐伴奏模拟马铃声、马车的颠簸声、马鞭声)(板书节奏谱)2/4XXX|XXX||(碰铃)2XX|XX||(沙锤)XXXX|XXXX||(双响筒)X-|X-||(马鞭伴吆喝声)在孩子们幽默风趣的律动表演中,牛仔淘金的队伍愈加壮大,孩子们的歌唱兴致也愈加高昂,当他们走出课堂还在模仿牛仔的诙谐神情和动作时,我们都感到了歌唱带来的巨大快乐。二、创设情境法歌唱,是情感的艺术,它凭借声波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它优美的旋律与诗词相结合,其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情境教学法是当今音乐课堂经常采用的教法,针对初中生情感愈加丰富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多种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歌唱情感。(一)轻声歌唱创设情境学生的嗓音是纯净的而稚嫩的,保护好孩子们的嗓音,培养他们良好的歌唱习惯和审美素质在初中变声期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正确的歌唱知识外,我经常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引导孩子们找到轻声歌唱的方法,但轻不是虚,不是泛泛的,应该是气息支撑下的的积极的轻轻唱。这种歌唱方式不仅能保护变声期孩子的嗓音,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各自的音量,找到声音的和谐感,促使他们形成音乐的耳朵,因此笔者把轻声歌唱称作是“有修养的歌声”。当孩子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