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长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讲话稿湖南绥宁:分类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XX省XX县区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在全县党员中分类开展帮民富民、便民利民、助民惠民和亲民爱民的主题实践活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创先争优。1、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帮民富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依托“一站一中心”平台,把群众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在各乡镇设立民情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民情站。各村级民情站设有“五个一”:一块牌子、一部电话、一个民情登记本、一个群众意见箱、一张民情联系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轮流值班、坐班,作好群众来访记录并及时上交到乡镇民情处理中心,解决力所能及的实事小事。乡镇民情服务中心做到“符合要求的立即办、材料不齐全的指导办、涉部门的事联合办”。每逢赶集日,乡镇计生、民政、国土、司法、公安、林业等部门派出业务骨干到民情服务中心集中办公,按照“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二是探索“行业+支部”方式,把致富渠道引导在产业上。农村党员按照“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多户联合、自愿结合”的原则,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现已注册油茶、魔芋、金银花、食用菌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99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经营新格局,有效解决了3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入社农民人均每年可增收2万元。2、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便民利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城市。以创建省市卫生城市为契机,严格落实县城卫生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包干、部门包段、干部包点的方法,为群众创造亮丽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把党员活动向一线服务延伸。全县组织建设25个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通过深化拓展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广泛第1页共3页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县城设立公益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目前,该县已建立一支由200多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治安巡逻、司法民调、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服务。3、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助民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以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主题活动。党员干部走入农村、企业一线,以一张联心卡、一个记事本、一份承诺书、一张反馈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25个民情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全县累计走访群众12.6万人次,接待群众18820人次,受理各类事项13600件,办结12428件,办结率达91.3%。二是广泛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全县10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5所学校、20家企业,在362个村(居委会)中实现了帮扶活动的全覆盖,通过建立“连、引、扶、送”四大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在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三是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10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农村,通过大力推广、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发展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培训农民4000人次。4、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亲民爱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实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全县在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县城各社区和挂点联系乡镇设立“党员责任区”,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在各社区设立“党员责任区”,每人联系3-5户困难群众,每月至少到责任区走访2次,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严格做到“四个保证”:保证联系次数、保证走访时间、保证工作到位和保证工作效果,记好“民情日记”。活动开展以来,机关3600余名党员共走访群众30260人次,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8000余份、连心卡16260张,为群众办实事4680件,调处矛盾纠纷1270起,有力推进了XX县区和谐文明建设。二是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案负责制。全县将排查出的68个信访突出问题向联系乡镇和分管部门的县领导交办,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到位。目前,65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余3个也正在调查处理之中。该县群众赴省、市和进京上访量同比下降了第2页共3页12.6%,并实现了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零记录,赴县上访量同比下降10.3%。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