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中心校在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组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2014年12月24日至2015年3月20日,为期三个月网上在线学习的培训工作即将顺利结束。学情统计如下,学员总数:258人,已合格人数:256人,参训率:100.00%,研修率:100.00%,合格率:99.22%,满分率:55%。回顾我们的培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北海中心校下设四个研修班,12月份自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启动仪式后,我们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由副校长李红新牵头制定北海中心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实施方案,为了让大家明确培训要求和培训的重要性,我们在动员会上做了发动、部署与安排。本次培训我区共涉及9个学科,参训教师258人。我们采用化整为零地方法,将教师以教育联盟为单位,分四个班,每班一个研修管理员,负责联系、督促,确保每一位教师在培训时间内,能按时注册、正常收看视频讲座、认真完成学习、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专题讨论和认真提交作业和认真总结等任务。二、认真做好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教师网上在线学习,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人员多、分散不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鉴于此,我中心校专门组建了用于交流的qq群,为教师之间和进修学校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管理员及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的注册时间、课程安排、如何正常收看培训课程视频、如何在线和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怎样接受专家辅导答疑等方法发布在群里供教师参考。这样,教师之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随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困惑。甚至得到了师训科吴玉红科长和进修学校的王建峰主任的大力帮助,确保了我北海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此深表感谢。三、认真做好培训后的研修工作通过培训,准确理解和把握培训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实施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培训结束后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任务。如何将专家的讲解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碰撞”,促使远程培训产生实效?我们将按照北海中心校的安排,结合培训内容,做好后续研修工作,开学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体教师中,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课件制作、微课制作评比活动,达到知与行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