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官员的俸禄、工资收入表元朝通用纸币,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元世祖时制定过百官俸禄,俸钞从最高品级300两至最低品级35两不等。但是元代的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物价腾涨对官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朝廷虽然加俸,但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官员的实际收入是很低的。元代官员分为九品十八阶,各按品阶领取一定数量的俸禄,每一品阶又分上、中、下三个档次,即同一品阶中按任职的重要程度领取三种数量不等的俸禄,如中书省平章政事、构密院知枢密院事和御史台御史大夫同为从一品,但他们所得俸禄就各不相同。元代中央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充。俸禄发放也有严格的制度对赴任、离职、请假等特殊情况的俸禄发放也有详细的规定。在当月初二以前赴任和初五以后的离职的,均发给本月俸禄。病假在百日以内仍给俸禄,百日以钱则停发。一般事假俸禄全免,如遇父祖丧事,则允许在规定期限内留薪,超过假期则停薪。地方官在芒种前去任,职田收入归其继任者,如芒种后离职,则职田收入归其所有。综上,元代官员的薪水是用纸钞支付的,但由于钞票滥印,物价不断变化,官员的俸钞已经无法用现在的货币进行衡量,而官员的职田收入则与每个人对佃户的收租比重不同而不同,所以元朝官员的具体工资也就无从知晓.下面仅列出元朝百官的品秩,供大家参考.元代官员分九品十八阶,每个品阶又包含有具体岗位的职官,有官职而无实权的散官,赐与宗室皇族的爵位,以及奖给文武官员的称号即勋官.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银青荣禄大夫爵:王勋官:上柱国从一品职官:中书省平章政事、行省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大抚军院知院、御史大夫、宣政院/宣徽院/太禧宗禋院院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大司农司大司农、翰林国史院承旨、集贤院大学士、詹事院詹事文散官:光禄大夫、荣禄大夫[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爵:郡王勋官:柱国正二品职官:中书省/行省右左丞、枢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御史中丞、大都督府大都督、大司农/群牧监卿、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中政院/储政院/资正院院使、翰林国史/集贤院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侍正府侍正、内史府内史、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文散官: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武散官: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内散官:中散大夫爵:国公勋官:上护军从二品职官:中书省/行省参知政事、枢密院/宣政院/宣徽院副使、通政院院使、侍御史、大司农少卿、太仆寺卿、翰林国史/集贤院侍读/侍讲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隆祥使司/崇福司司使、詹事院副詹事、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大都督府大都督、都护府大都护、都总制庸田使司都总制庸田使文散官: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武散官:奉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内散官:中引大夫爵:郡公勋官:护军正三品职官:中书省/枢密院断事官、各部尚书、治书侍御史、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各寺卿、内史府中尉/断事官、都漕运使司运使、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左右卫率府率使、都万户府都万户、上路/上万户府/上总管府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左右都威卫使司使、元帅府达鲁花赤/元帅、宣抚司达鲁花赤/宣抚使、安抚司达鲁花赤/安抚使、招讨司达鲁花赤/招讨使、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都水庸田使司庸田使[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文散官: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武散官: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内散官:中御大夫爵:郡侯勋官: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职官: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中政院/储政院佥院、通政院副使、大司农丞、翰林国史/集贤院直学士、国子监祭酒、宣政院断事官、侍正府参府、武备寺同判、各监太监、都水监都水监、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副指挥使、宣慰司/大都督府同知、左右卫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