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研究高文【论文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在李白仅存的千余首诗歌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一生嗜爱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李白的山水诗,虽然只有百余首,但“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1)”,而对李白的山水诗,却很少有专文论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山水文学研究中的一大遗憾。我认为:李白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山水诗诗人。他的山水诗不但成熟完美,而且意境独辟,清雄瑰奇,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巅峰,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特殊地位,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唐以后,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一)视野宏阔、气势雄伟(二)明朗清新、意境开阔(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四)语言夸张、个性创作(五)人文精神、处处闪现五个方面做一艺术探微。综而述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不愧为诗歌史上的艺术瑰宝。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意境独辟,清雄瑰奇特殊地位视野宏阔气势雄伟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语言夸张个性创作人文精神艺术李白山水诗研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曾经产生过许多灿如群星的优秀诗人。而“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的李白与杜甫同时被人们誉为诗国中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散失不少,在仅存的千余首诗歌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一生嗜爱山水,四处漫游,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他竟至于沉醉乐极,“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甚至达到“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望庐山瀑布》其一)的痴迷程度。李白的山水诗,虽然只有百余首,但“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1)”有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的放浪诗作;有借鉴陶元亮融情入景的田园诗作;有袭二谢余风,而意境结构日渐佳境的山林诗作。有王孟等初唐山水诗人风格相似的意画诗作,还有游仙缥缈入天地山海的意念诗作等等。他的山水诗作呈现出奇异缤纷的色彩。但是,综观近十多年来国内山水诗文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重要诗人的研究方面,大多着力于谢灵运、谢眺、孟浩然、王维、杜甫、柳宗元、苏轼等人的研究,而对李白的山水诗,却很少有专文论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山水文学研究中的一大遗憾。我认为:李白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山水诗诗人。他的山水诗不但成熟完美,而且意境独辟,清雄瑰奇,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巅峰,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特殊地位,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唐以后,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想从五个方面做一艺术探微。(一)视野宏阔、气势雄伟。所谓的视野宏阔,(2)其一是指李白的山水诗描写的题材广泛,山水草木,虫鱼鸟兽,人文景致等;其二是指时间宽度大,年代久远,空间高远,即所谓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李白写山水常追溯及远古历史发端,具体如《蜀道难》一诗,诗人从秦蜀远古的隔绝之状起笔:“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接着写蜀王派五丁开山,壮士们牺牲生命,才建成一条钩连秦蜀两地的天梯栈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远别离》写洞庭、潇湘、九疑、苍梧等山水也是与远古的娥皇、女英、尧、舜、禹等人物相连。空间的高远则又是指李白善于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山水进行整体的观察和描绘。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