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关注发展追求高效周兰芳前言:众所周知,小学生在毕业前夕,都要经过一段紧张的总复习生活,这段经历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及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着实令人关注!尢其是学生毕业前的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界公认的“重头戏”,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做为数学老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当孩子们毕业后,在小学的数学方面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收获?是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对知识索取的无奈?还是对现行考试的漠然?还是......不!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策略和能力,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追求才是他们再次腾飞的双翼!再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又到底如何呢?一、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为了使我们研究更加有效,围绕“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为主题,在我们纺织城小学300名六年级学生和18名数学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情况是:1、学生方面:(1)98.7%认为复习是必要的;(2)8.5%认为复习就是读一读,背一背,做一做;(3)89%想学“新”的解题方法(涉及奥数知识);(4)2.3%能够自主复习,但方法单一(仅会知识点的简单罗列);(5)96.7%认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毕业和升学考试。成因分析:①认为复习内容已经学过,是“重复回炉”;兴趣不大,甚至无兴趣可言;②课改教材中每单元后的“整理与复习”章节、书尾的“问题银行”等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与有效指导;没学到相应的整理和复习方法③缺少自主复习意识,不会自主复习;④受升学考试影响,个别学生存在浮躁心理,想学“新”的、“难”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应付考试。2、教师方面:(1)92%害怕上复习课,更害怕“公开型”的复习课;(2)1.8%曾在总复习前系统梳理过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数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严重存在“边走边看”、“走到哪里算哪里”散漫现象;(3)95%赞同在新课改背景下继续遵循“回顾→做题→总结”复习授课模式但涉及具体操作感到力不从心,教不如人;(4)97%在复习中想用且已经正在使用“两条腿走路”(注:新、旧教材结合使用);(5)42%认为习题设计应围绕本地区(各区县)教研室历年毕业考试“热点和焦点”进行重复性模拟训练,甚至让学生背诵常考题型,且认为“疗效”显著;(6)96%认为差生对复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构成严重挑战与威胁,甚至成为工作负担;(7)37%能说出总复习的的总课时,其余认为复习时间可以随波逐流、可长可短。成因分析:1①成型的新课改复习课模式较少,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异差性很大,对复习课产生茫然和畏惧心理;②忽视学生“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轻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感觉以上目标在复习课中不好把握、难以落实;③对应试教育“中毒”太深,总复习目的过于“务实”,认为“通过总复习来提高成绩只是个传说”,固执认为“题海战”乃复习教学中的教学“常规武器”——威力无比;④毕业班老师压力太大啦!“产品要出厂,必须要合格!”;抓差工作成了总复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⑤要复习,但更应钻研历年毕业考试题型,应付好考试,认为复习过多、过细没用有浪费时间之嫌;根据以上现状及成因分析,结合新课标教材已到六年级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总复习环节又做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压轴戏”,其重要性和实践性确实值得我们来思考、分析和探索。二、总复习意义漫谈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处于学习历程中的“萌芽发育期”,在小学学习特别是总复习中所形成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后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2、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主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在总复习阶段中以“局高临下的”、“立体式的”、“全方位、辐射式的”认知视角,通过重新整合旧知识,所形成的综合学习应用能力,对于获取新知识而言,更有“超白金”价值。3、中小学段衔接的需要。小学毕业后,学生将迈上一个新的人生舞台,而旧知识的终结点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点将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经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