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B.惟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3.“与善人居,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下列观点所蕴含的文化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白沙在涅,与之俱黑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要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来庆祝。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如台湾高山族的杵舞、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山歌等,这些歌舞各具特色。这表明,中华各民族文化A.具有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B.是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定性因素性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D.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之瑰宝,都是中华民族之骄傲7.“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这表明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中华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天道酬勤”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9.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的开发、有继承的开发,没有文化的开发、没有继承的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了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10.中央电视台举办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汉字是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能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情感③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014年7月,全国第三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是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②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③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④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