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梳理考点用尽心思提高效率——2013届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及总结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彭倩甘肃省第一届新课标高考在忐忑中结束了,我所担任的理科双优班语文平均分108.63分,最高分127分,最低分95分。文科重点班语文平均分105.23分,最高分120分,最低分89分。自从2010年甘肃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标实施教学后,三年来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上诚惶诚恐、步步为营,努力钻研教材,勤思如何转变观念,寻找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探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每一条要求,力求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更接近《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得也有失,喜忧参半。一、(1---5)册必修课文是学习语文方法的范本,(1---5册)读本文章是拓展语文阅读的基础。在第一轮的教学中,我过分注重了必修课本的学习,对语文读本文章阅读的落实不足。面对新课程培养学生过硬的阅读能力的考查评价在教学中实施力度不够,一方面有学生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阅读作业教师检查落实的难处和检测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在高一和高二上半学期的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略显薄弱。这一点在高三阅读复习中学生的阅读思维狭窄和阅读速度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的写作与修改》四本选修教材容量大,课时紧,始终给人走马观花之感。现在在高考结束后再看,觉得应该有所侧重,在加大阅读量的基础上,注重体裁知识的归纳,交给学生鉴赏的方法,课堂加大学生读书交流,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各自读书的思考中交流,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最后将读书交流的收获写成文字,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一举多得,这也许就是新课改的初衷吧。对于选修教材,我认为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方法教学,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阅读后的思考能力。三、新课标高考复习,立足考点,结合高考真题,分类、抓零碎时间渗透复习。踏踏实实梳理每一个考点,要求学生做好一轮专题复习笔记。二轮复习精讲练习,讲透一类题型,举一反三。最后冲刺复习阶段注重客观题的强化训练,以期学生在高考考场正常发挥,心中有底。我一直认为,这次新课标高考复习高度重视了课堂效率、敢于取舍,勤于坚持,善于思考,坚决不可以掉进题海难以自拔,害己又害学生。高效复习就意味着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理科学生的时间非常珍贵,教师更要在复习中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力求复习效果最大化。语文复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过硬的阅读思考能力,每天坚持做一点定量练习,不断地让学生熟悉题型,通过练习深谙试卷结构。四、三年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坚持的最好的是对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从高一开始,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学生诗词和古文的背诵和默写,直到高三冲刺复习都没有间断。这一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对于高中作文教学这一轮下来亦颇有感受,新课标高考作文的方向非常明确: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写属于自己的真情。因此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思考力,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及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之一。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我一贯坚持“语文就是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思考语文、探究语文,生活是缤纷多彩的,那么语文也应该是多彩缤纷、有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