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平均分课型:探究课时:1备课人:磁器街小学教育集团学习目标:1、我能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我通过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我能初步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我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独学合学展示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解读目标】1.通过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3.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探究意思和解决问题能力。【激情导入】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准备去野炊吧,出示教具,瞧,老师准备了好多吃的啊,都有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的?内容:看书第7到9页的图画。观察例1图后,我发现:第三个小朋友每份都是(),所以,每份分得(),这样就叫“平均分”。学法:1、分一分: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不同数量的糖果)看例2、我会把物体“平均分”。2、摆一摆,分一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6份,每份()个,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怎样分?有几种分法?(拓展延伸完成8----9页的做一做对学对子检查独学完成情况:群学:1)、将你分法与你的组员说一说,动手分一分。(2)、学生汇报分法,说说喜欢哪种分法?为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方案一:我来说发现第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建议:说的过程中总结概念方案二:展示分的方法建议:动手操作,方法多样。……我发现:不管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都是()的,像这样的分法就作()。总结:叫“平均分”。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把8张笑脸平均分成4份,哪种方法对在()里打√()()发展能力★★完成第11页的2、3题提升素养★★★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4只小猴,每只分()根;还可以平均分给()只小猴,每只分()根;还可以平均分给()只小猴,每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