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单位:城关区东站学校教师:姚旭蓉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引发思考——“玩数学”500400?650?450?450900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第一步:量角猜想(1)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算出它们的内角和。(2)个人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提出猜想。第一个内角第二个内角第三个内角三个内角的和我们的发现12345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第二步:剪拼验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1.分别撕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2.分别剪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3.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平角4.通过沿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推理得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第三步:演示反思1.教师演示剪拼过程。2.介绍发现这一规律的科学家帕斯卡。帕斯卡,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12岁就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0。数学上的数学归纳法是他最早发现。帕斯卡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强壮,而父亲又认为数学对小孩子有害且很伤脑筋,所以不敢让他接触到数学。在十二岁的时候,偶然看到父亲在读几何书。他好奇的问几何学是什么?父亲为了不想让他知道太多,只讲几何学的用处就是教人画图时能作出正确又美观的图。父亲很小心的把自己的数学书都收藏好,怕被帕斯卡擅自翻动。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兴趣,他根据父亲讲的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自己独立研究起来。当他把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的结果告诉他父亲时,父亲是惊喜交集,竟然哭了起来。父亲于是搬出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给帕斯卡看。帕斯卡才开始接触到数学书籍。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第四步:联系强化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1.老师手中的大三角板与你们手中的小三角板,内角和相等吗?2.请你仔细观察,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新发现?教学过程第三个环节:应用生活,解决问题——“用数学”1.在一个三角形中,∠1=500、∠2=450、∠3=?2.请同桌仿照编题。1.金字塔的每一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约是520,你能算出其他两个角的度数吗?2.这两个交通标志牌都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算出它们每一个角的度数吗?3.这个三角板的一个锐角是300,你知道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吗?300?1.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图)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图)教学过程第四个环节:梳理反思,课外延伸——“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