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一.引言《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我们要培养的是不仅会答语法题、会做阅读理解题的学生,而且是在口头书面上都能得体运用所学语言的学生。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负面影响下,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语言形式、词法、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很少考虑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使用语言的规律,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学生一旦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或者用词不准确,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以致交际受阻。这种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的现象在现实交际中并不少见。究其根源,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存在“语用意识缺乏”(absenceofpragmaticalawareness)的状况,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英语的语用内涵,在运用英语时只好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汉语语用能力来套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一、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类型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结构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初中生常见语用失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汉语模式有关跨文化语用的研究证明,学习者的母语语用知识会影响他们对目的语语用的理解和使用。学习者会把母语的各种语言形式迁移到目的语的使用中,这就会使他们在交际中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搬用母语的价值观,套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忽略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习惯上的不同,导致交际中的失误。比如中学生会这样问候西方人士:①Whereareyougoing?②Haveyouhadyourmeal?由于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这些中国人认为可以习以为常的问候,西方人在交谈中却很少涉及,因为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属于个人隐私。如例②在西方人眼中则很可能暗示着一种邀请。2.说话分寸把握不当谈话双方的身份,双方关系,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交际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交际过程中对这些因素缺乏一定了解,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地位,就会导致社交语用失误。例如,对出租汽车司机就没有必要说:Excuseme,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airport?而只需说:Airport,please.3.不了解间接言语行为,形成答非所问间接言语行为指在说话的时候似乎是在以言语做某一件事,但是实际上是在以言语做另一件事。我们在现实交际中,有些话不明说,而是间接来表达言外之意。例如:A:Isthewindowclosed?B:Yes,itis.A这句话字面表达的是询问窗户是否关上,但实际上它的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如天气冷)是向B间接提出关窗的请求,这个请求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提出的,很显然B没有领会A的意图,造成交际受阻。二、语用能力的培养1.语用知识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适时地介绍相关的语用知识,如语境、指示语、合作原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礼貌原则等。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会话过程中说话人有意无意违反这些原则以产生会话含义,导致“言外之意”。如:A问:Canyouanswerthephone?B回答:I’minthebath.B并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但是他以一句看似不相关的回答达到了拒绝的目的。再如:A问:John,haveyoufinishedyourhomework?B回答:Yes,Ihavefinishedmyhomework.如果B回答“Yes,Ihave.”就很妥当。但他用了完整句,显得啰嗦,无意中违反了数量准则,给人的印象是他有点不耐烦,或者在耍脾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介绍语用知识,还要注意言传身教,努力使教学交际化,并得体使用语言,体现语用原则。例如:A:Whathappenedtothedoor?B:ThedoorwasbrokenbyLinPing.A:WhenwasthedoorbrokenbyLinPing?B:ThedoorwasbrokenbyLinPingyesterday.在中学英语课堂,为达到训练语言形式的目的,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像上面例子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但在实际交际中,这种句子形式重复了不必要的已知信息,覆盖了未知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