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知识点与课后练习答案参考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学问点与课后练习答案参考一、文学常识1.《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别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第1页共14页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看法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种文体有自己的特别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二、重点字词1、字音。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zāng)否(pǐ)第2页共14页费祎(yī)?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夜忧叹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善道2.字义(1)引喻失义?义:相宜,恰当。(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赐予。(3)性行淑均?淑:善。(4)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第3页共14页(5)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咨诹善道?诹:询问。3.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起先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和缺憾。今义:深切地憎恨。(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第4页共14页(4)由是感谢古义:感动、激烈。今义:由衷感谢。(5)先帝知臣谨慎古义:仔细、慎重。今义:做事当心。三、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动身,劝告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次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验,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5页共14页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四、《出师表》全文翻译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日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乏累、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紧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别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原因。陛下的确应当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看法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昂鼓舞志士们的志气,绝不应随意第6页共14页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处,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当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恳、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看法,然后再去施行。这样肯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第7页共14页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赞扬,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看法,就肯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谐,德才凹凸的人各有合适的支配。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缘由;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缘由。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第8页共14页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因此我深为感谢,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