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教学方案一、提示: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新授课。二、教学流程:片段一——探究“蒸发结晶”【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知识。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解决的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投影】一组图片【投影】“海水晒盐”〖插入声音〗盐场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投影】“活动与探究一”〖插入声音〗请同学们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片段二——认识“结晶”和“晶体”【投影】“结晶”的概念〖插入声音〗由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我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投影】结晶的分类对比表〖插入声音〗“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这种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叫做“蒸发结晶”。【投影】“晶体”〖插入声音〗那么何谓“晶体”呢?【投影】观察晶体的图片〖插入声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一些晶体,我们可以发现晶体是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如:食盐晶体、糖的晶体、明矾晶体、硝酸钾晶体等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片段三——探究“降温结晶”【投影】“活动与探究二”〖插入声音〗从溶液中析出晶体,除了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结晶吗?我们继续进行活动与探究,一起来制作硝酸钾晶体。【投影】硝酸钾晶体的制作过程〖插入声音〗按照:1、在较高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浓溶液;2、将硝酸钾浓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3、2分钟后取出观察。这样的步骤进行实验。【投影】结晶过程的图片〖插入声音〗由实验可观察到硝酸钾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会发生结晶,逐渐有晶体析出,我们把这种结晶叫做“降温结晶”。【投影】结晶的分类对比表【投影】“活动与探究三”〖插入声音〗同学们,请你再试一试,食盐溶液也能用这种结晶方法析出晶体吗?【投影】实验要求:1、将食盐溶液加热至沸腾;2、静置片刻后将上层溶液倒入另一只试管中;3、冷却后观察。〖插入声音〗由实验可知,食盐溶液不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为什么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硝酸钾晶体,而却不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氯化钠晶体呢?【投影】溶解度曲线图请同学们参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对比分析,思考讨论原因所在。【投影】回顾硝酸钾析出晶体的过程〖插入声音〗借助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溶液的温度降低,原来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就会逐渐变成饱和硝酸钾溶液。若继续降低温度,溶质可以自然的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因而“降温结晶”其实就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然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就不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只适宜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片段四——比较两种结晶方法【投影】结晶分类对比表〖插入声音〗比较这两种结晶方法有什么不同呢?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投影】对比项目〖插入声音〗两种结晶分别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而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投影】想一想〖插入声音〗硝酸钾晶体也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取吗?〖插入声音〗我们用实验可以证明也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制取硝酸钾晶体。其实固态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现象,常应用于生产和科研中用以分离可溶性混合物,或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让我们一起将知识学以致用。片段五——学以致用【投影】议一议:“夏盐冬碱”之奥秘【投影】说一说:蔗糖的制作过程结合一组图片的提示,尝试说一说制糖的过程。【投影】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