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双沟完全中学-----赵飞我们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把学会和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数学培养的目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教师视为学习数学体现学生主体的重要方法之一,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但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味地仿效别人的做法,而不在理解合作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只是流于形式,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没有实效。要真正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就要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实施途径、方法和策略,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应关心的重要内容,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策略谈几点看法: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就要越放越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其实是误解了新课程理念,但“放”不是放任自流,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才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像这样,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名优秀生的操作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场面很是热闹,甚至轰轰烈烈,究竟有多少学生在讨论,多少学生在沉默,达到什么效果可想而知。策略:﹙一﹚教师引导是合作学习交流之必要。听课时,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开始学生就不知怎么办,或讨论时盲目发言,信口开河,说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出现这种情的原因,是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造成的。其实在合作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只有让各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分工任务后,各自才会有序的合作探究学习。同时,教师应实行走动式管理,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合作小组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以身施教,与同喜同乐。在合作中教师的教学应处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点拨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参与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二﹚自主学习是合作交流之前提。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合作学习探究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所以,在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后,在进行全班交流,从而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切记:教师的责任不在传授,二在唤醒、点拨、引导和鼓舞。﹙三﹚科学合理分组及方法是合作学习之关键。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关注生生间的互动。要想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应按“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还要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角色,只有分工明确,活动程序才明晰,学习热烈有序,思维活跃,相互合作。如果不进行分工,就体现不出个人在小组中的价值,这不利于调动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不利于组员之间的合作。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呆板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是需要采用多种合作方式,但只要科学合理,只要更具实效,都可以尝试。如:﹙1﹚组间竞争法。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提高和神话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有效。﹙2﹚协同合作方。这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方法,即教师精讲在上课的开始阶段进行,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简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