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浅析小学教学中的学困生问题作者:张敏单位:上栗县桐木镇小埠小学邮箱:673425711@qq.com电话:15979279341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我从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明显地感觉到很吃力。究其主要原因,学困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一直困绕着广大的老师。本文主要从学困生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两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一、学困生的定义顾名思义,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于学困生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本文所研究的学困生概念指狭义的学困生,即指智力水平虽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我的理解是:第一,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集体(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况。二、学困生的情感特征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习惯、性格和兴趣等,它们构成学习的内驱动力。这些因素外在的表现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一般地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以下情感特征:第一,初学新奇,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就放弃;第二,缺乏毅力,遇到挫折便移情;第三,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第四,师生关系僵,学生厌学;第五,家长苛刻,学生怕学。三、学困生成因众所周知,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形1《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大方面的原因,即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1.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努力,花费的时间也比普通的同学多,然而效果却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他们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几乎所有的学困生记单词都是不管语音和构词法,通常是死记硬背,狂背一通。更可笑的是寥寥几个记住的单词,居然还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如此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2.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由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教育的层次比较低因此很难对子女进行有效指导。3.学校教育的因素。部分小学老师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不注意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沉重的课业负担,只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动机。也有部分教师对学困生采取不恰当的态度,经常性地挖苦、嘲笑他们,从而使学困生产生了消极、憎恨的情绪,给学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四、学困生“脱困”策略1.“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运用成功机制。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但他们不是什么都困难,什么都落后。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分享到取得成功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困生在这种环境的鼓励、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年我班上有这样一位男生,成绩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课堂上总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甚至还会出现睡觉的现象。但是他却能写出一手工整的字。在一次作业讲评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字迹工整,接着我便因势利导,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希望他以后学习上也能像写字一样认真,相信他的成绩也一定会取得进步的。不料这次以后,该生在课堂上确实要比之前积极多了,成绩也有所提高。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以趣促学。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爱2《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