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乡中心校分校陈雁琴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3、提高阅读的速度。教学重点: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教学难点: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齐读上节课所学的生字,然后随机听写10个生字及词语。2、同桌互相批改及订正写错的字词。二、学习新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提出质疑。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小黑板出示阅读要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二)、明确学习目标(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小黑板出示小组学习要求:(l)先读一读本小组学习的内容。(2)抓住重点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四)、全班交流(1)、汇报由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2)、如果本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3)、指导朗读时,重点句师范读,充分带动全班同学朗读。以体现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五)、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后、各段重点主要从以下方面指导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第二段分析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第三段(1)、小黑板出示填空: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2)、填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小结: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第四段(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2)指导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第五段(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一句话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三、总结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