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业负担与学生生活高超135114一、前言课业负担,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压力的代名词;似乎已经成为那些为学生伸张正义的焦点话题;似乎也已经成为间接批评当今老师的有力证据。在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教育部门也因此提出了推进课程改革,也因此,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减负”一词频频出现。课业负担在当今社会已经被默认是一座压在孩子头上的一座大山。然而,对于课业负担产生的历史根源,课业负担出现的初衷,没有太多的人一探究竟。课业负担一词已经被一棒子打死,没有太多的人关注它的积极意义。更很少有人为它申“冤”。只因为当今社会太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课业负担太重,那就给孩子们不要布置作业。对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保持沉默,表示无语。不想和他们争论什么,因为时间是无辜的。无论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还是从周易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正面和负面的意义,而我们在对待课业负担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就像收了红包,做亏心事呢,说胡话呢。我不否认当今课业负担之重,但我绝对不能苟同取消一切家庭作业。二、课业负担产生的历史渊源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度把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作为一种时尚。各地中小学都不提倡多留作业,以便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当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科技界、教育界人士的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认为家庭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管理时间的技能,加深学生对一天学习的理解。从此以后学校各种类型的作业明显增多,学生作业负担开始加重。从此便出现“课业负担”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课业负担雏形是家庭作业,而最初的家庭作业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安排时间的习惯,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课业负担”,我想是变本加厉的结果,是盲目竞争的结果,是教育畸形发展的结果。三、课业负担现状及原因分析节假日游走于街市,你会发现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进出出于各种辅导班。周一至周五,早上你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学生扛着或拉着各式各样的书包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晚上你会发现祖国的花朵借着灯光进行着光合作用,正在茁壮成长。青少年,好一个祖国的未来。不知道有一天他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一般,成为祖国的栋梁,还是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经过风吹雨打都已凋零。究竟为何,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付出如此代价?1.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人能够否认当今社会竞争之激烈,更没有人否认弱者能够享受高品位的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你不能没有一技之长,你不能不出人头地。几千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家庭教育追求。然而社会的竞争总得有一些牺牲品,难免殃及池鱼,不错,孩子们正在无辜的充当这一角色。竞争的思想早已物化为孩子们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家长们忙着上班,孩子们也忙着上班。试想想,对于孩子来说,这还是单纯的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安排时间吗?孩子还有时间自己安排吗?这能不是负担吗?孩子还有时间体验生活吗?竞争激烈的社会早已将魔爪伸向了孩子。2.教育评价单一在这样一个多元社会中,需要的人才更显得多元化。人才多元化就要求教育目标多元化。这一切似乎都没有错,但是最根本的一条评价方式的单一化限制了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没有老师不曾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但是考试成绩就像一个裸奔的少女一样无耻的出现在教育界。评价着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成绩不好,就否定了一切教育成果。在教育界中,成绩评价成为王道。就因为这样的评价存在,老师门刚开始的那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热情就这样被无情的侵蚀着。终有一天,老师们开始讨厌了,开始对教育评价产生了质疑与抵触。他们再也不会努力的拼搏了,他们懂得了养生之道,他们懂得了珍惜生命,他们为了不去抹杀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宁可做后勤工作。然而,部分老师没有看清当下教育的实事,每天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就这样奋斗在教学一线上。为了带出成绩,不惜一切代价,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学生的命也是自己的,大量的作业纷至沓来。可怜的学生成为考试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战士。对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