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已经经过加工的综合资料(也称次级资料)进行再加工,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的、条理化的、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例如,某班50名学生,调查其考分资料如下:7765835668709965737288667463718462528078847981645882766273758979616554928673685169647863766872778176上述这些考分(原始资料)的特点是零星分散、不系统、无规律,不能反映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按考分分组(分)学生人数(人)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51518102合计50由表3-1可见,整理后的学生考分资料,较整理前的考分资料明显要条理、系统。由上表可见,在学生总体中,60分以下和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都较少,绝大多数学生的考分分布在60—89分之间。表3-1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表现(标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的过渡,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1统计数据的整理程序3.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4次数分布及其类型3.5统计表与统计图学习目标充分认识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特别是分组与变量数列的编制;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构成和展示,能实际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数据整理的程序1.制定整理方案(汇总方案);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和纠正等(预处理预处理);3.进行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关键);4.进行统计汇总;5.汇总后审核;6.编制统计表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统计图,显示整理结果。根据统计调查目的,获得统计资料的整理流程计划:一是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如如何分组;二是确定用哪些具体的统计指标来说明总体。一、制定统计整理方案1.数据的审核发现数据中的错误2.数据的筛选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3.数据排序发现数据的基本特征升序和降序二、数据的预处理(1)统计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审核原始资料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检查计算检查二手资料适用时效审核对第一手数据:(1)完整性审核: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2)准确性审核:真实性: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逻辑检查正确性: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计算检查(定量数据)审核对第二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适用性:数据的来源、口径以及有关背景资料;时效性: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2)数据筛选当数据中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数据筛选的内容: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而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3)数据的排序数据的排序1.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2.排序有助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等提供依据3.在某些场合,排序本身就是分析的目的之一4.排序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1.定类数据的排序字母型数据,排序有升序降序之分,但习惯上用升序汉字型数据,可按汉字的首位拼音字母排列,也可按笔画排序,其中也有笔画多少的升序降序之分2.定距和定比数据的排序递增排序:设一组数据为X1,X2,…,XN,递增排序后可表示为:X(1)X(2)>…>X(N)(五).汇总后审核:审核汇总工作质量,汇总过程有无差错。主要四种方法:一是复计审核;二是表表审核;三是表实审核;四是对照审核。三.统计分组分组前分组前分组后分组后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它客观上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范围更小的总体。统计分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性质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是“合”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