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文凡是教语文的老师都有一种感觉,累死又烦死。在初中阶段除了要巩固字词句以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要想学生想写会写并写好,这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从而也让老师身心疲惫还收不到效果。因而常常出现教师一出了之,学生一写了之,教师一改了之,学生一看了之。最后呢不了了之。今天听了黄石十四中的语文名师鲁小兰讲的作文写作课很受启发。在课中老师讲了几个作文当中的合适原则,让我深有同感。1.解决兴趣,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没有素材,而素材的来源就是对生活对周边的人和事的观察。教师要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自己真心的感悟引导学生,让学生去观察去积累。如果学生长期进行观察就会养成习惯。因此老师要有观察的习惯才能适时的引导学生去习惯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让它们成为学生成长经历足迹里的东西。平时观察的东西存在心里便是作文最好的素材。这些素材有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有身边最熟悉的人,老师.同学.隔壁.门卫等等。平时老师可以用题组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平时的功底,重在引导学生积累。还可以在教材上获取素材,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素材,存好了素材就会写作文了。2.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我们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心里,要降低难度,尊重学生成长经历心理特点。不要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把那拘泥于学生的束缚都剪掉。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写作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反映学生的心里动态。不做作不虚伪。3.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内容学生在积累素材的同时也在形成自己写作的风格,从自己的角度写自己的过程和感受,要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眼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4.怎样设计出情境与活动的设计,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教师要合适安排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例如朗读,各年级朗读的要求和内容不一样。初一的学生,老师可以帮着确立方向。九年级的学生就可以不要单调的朗读,可以喝表演结合起来。有戏剧的单元也可以交给学生,讲也好表演也好重在参与,有自己的自主感受。这样有规律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经历的真实反映。顺应了学生的天性,作出相应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到语言表达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