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单元主题阅读课教学设计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李静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一步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并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引领学生在分享各自阅读体验的同时,研习读书策略,深化主题内涵,领会习作方法,提高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分享阅读感悟和体会,积淀语言。教学难点:拓展主题内涵,在围绕主题开展重点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升华主题。教学过程:一、回顾第六单元课文,明确单元主题。复习23《古诗词三首》,以古诗词导入。二、田园诗诵。1.交流课前收集的田园诗资料。2.分组诵读所收集的田园诗。3.交流诵读田园诗后对田园生活的印象。过渡:无论是在山间,还是在田野,也不管是在春天还是在秋天,田园乡村就像《乡下人家》课文中写的:齐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四时风光。1品读田园之春:首先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去欣赏乡间那生机勃勃的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指名读,注意写景中动作的词。(过渡: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杏花十里红,再看这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学生轮读片段,注意读出感受。(过渡:朱自清先生还这样描写料峭的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女生读。2.品读田园之夏。(过渡:如果说春天的乡村好似清亮悠远的牧童短笛,那么夏日的乡村就好似明快绚丽的山水画。)品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草塘的绿,从远到近展现在我们眼前。)小组互相读。男生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这个片段作者主要描写了纺织娘。女生读《乡下人家》中描写纺织娘的片段,进行对比读。)同样的乡村事物,描写的方法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不一样。3.品读田园之秋。(过渡: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论到颜色的复杂,气候的温和,天空的晴朗,秋并不弱于春。单看重九后那遍野的红叶就抵得过阳春天那满山的花草不是?那不只是美丽,简直是灿烂;活象一大蓬火,一整坡笑,看了是会令人感慨,奋发,狂热的。到山上去逛,常常有野兔惊起,你可以尝到猎人的风味。野菊的香,弥漫在山岩谷豁间,又颇饶田家风韵,樵夫生涯。到树叶凋零的降霜时节,出门看山坡里的处处野火,那又是另一种情趣了。转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身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你看,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弯腰割稻子,有的踩着脱谷机,还有的载着满车金灿灿的谷子往家赶……欢乐的梦精灵在农民的心里跳起了丰收圆舞曲!4.品读田园之冬。齐读。(过渡: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同学们你们读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当你沿着初雪漫步在原野上,你依然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