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复习方法鳌头中学古越明2014、6历史复习,各有方法,但目的都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分析、整理加工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呢?这主要要求我们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历史发展的多种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理清课本知识结构和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内在联系。怎样有效复习,现以世界近现代史重点内容之一《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一节为例,示范分析,以期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一、阶段分析法1789年至1815年的法国历史,在课本上呈现出的是静态知识结构,而其实质是以时间线索贯连起来的动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时间关系上既表现为前后相连的连续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抓住阶段特征进行复习,可将对历史的理解引向深入。1789-1815年可分为1789-1794年和1794-1815年两大阶段,前者是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大革命阶段,后者是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正常的稳定的统治秩序的斗争过程。大革命的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一是1789-1792年君主立宪派统治阶段,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初步改造;二是1792-1793年吉伦特派专政把资产阶级革命向前推进了一步;三是1793-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了顶峰。1794-1815年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794-1799年热月党人统治和1799-1815年拿破仑专政时期。阶段分析是历史复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只有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才能有效地展开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二、因果分析法课本知识是以“纲、目、点”的结构形式出现的,但我们在进行历史复习时不应受这种组织方式束缚,应该跳出课本,抓住历史变动的因果关系审视教材,在大脑中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789-1815年的法国历史本身就是由各式各样的因果联系编织起来的生动历史画卷。我们在复习时,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提炼出历史的因果链,是加深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复习方法。大革命爆发前,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就已经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大革命爆发后,首先上台的君主立宪派,尽管采取措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但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引发的尖锐政治斗争和国内外反动敌人的武装进攻,却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巴黎人民又一次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吉伦特派专政把革命向前推进了一步,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但吉伦特派从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反对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使局势重新紧张和动荡起来。因此巴黎人民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由此上台执政。雅各宾派统治期间,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把革命推到了顶点,但雅各宾派实施的恐怖政策,又使其内部矛盾暴露,出现分裂。反罗伯斯庇尔势力乘机发动政变,热月党人统治由此建立。热月党人上台后,一方面清除雅各宾派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另一方面又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但是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软弱腐败,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外国干涉。法国的客观形势需要一位精明的统帅和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顺应了历史的需要,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专政,成为资产阶级用来维护既得利益的一把利剑。拿破仑的上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一连串的对外战争最终使其苦心经营的帝国大厦崩溃了。波旁王朝在欧洲封建君主们的刺刀保护下复辟了。三、辩证分析法历史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我们的历史复习也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辩证思考,才能把对历史的理解引向深入。如,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势力矛盾激化,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了。这一切看上去是偶然的,但很久以前封建主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必然趋势己经出现,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迟或早都会爆发。再如,1789年《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它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