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第一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字词。过程与方法:3、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1、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字词。教学难点:积累文言字词。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朗读课文,导入新课。(板书:“曹刿论战”)2、明确目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字词。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组长合理分工,疏通文句并用笔标记出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4、小组探究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三、释义解惑5、(教师)检查指导。6、(师生)释疑解惑。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学生板书)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出示检测题:1、《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是春秋时期所作。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信未孚()望其旗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公问其故AB又何间焉两狼之并驱如故弗敢加也何以战CD既加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掌握了重点词的含义及用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评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及情节安排艺术。12、布置作业:(1)翻译课文。(2)整理归纳课上的笔记。板书设计:21、曹刿论战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