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背诵是语文学习之捷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只要是真心想学好语言,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必须下功夫熟读、背诵一些典范的诗文。学生在校几年、十几年,结果仍是腹中空空,言无珠玑,写文章时缺少牢固的基础,常常要搜索枯肠,苦思冥想,仍然是无事可叙,无物可绘,无情可抒,无议可发,而难以成篇。更有甚者大学都毕业了,读个报纸、文件嗑嗑巴巴,一般的文章也写不好,更没有随机应变、即席演讲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熟读、背诵一些诗文。没有厚实的语言积累,临到头,老师十几年中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全派不上用场。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背诵,同学们也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古人说:“熟读诗书气自华。”有几百篇诗文在胸,一个人的修养、气质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整体素质也会明显提高。1、背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不让学生背诵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据我理解,恐怕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熟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这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背诵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2、背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因此,我要在此呼吁,在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合理内核,返朴归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