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中的礼仪教育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张婉萧班会课中的礼仪教育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张婉萧摘要: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在班会课中加强礼仪教育,让孩子心灵更加美好。关键词:班会课礼仪教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帮”美称。“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个别学生经常表现出:见到师长不问好、满嘴脏话、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那么,如何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呢?我认为应该以主题班会(每周都有一节班会)教育形式,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达到教育整体的效果。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二、礼仪班会,传递了文明礼仪文化班会内容取材于学生生活,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面达100%。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用小品、歌曲等形式编创出来,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有一个思想教育、认识、实践、转变、提高的过程。班会进行中,学习《成长导航文明礼仪》、《校园文明十公约》等有关资料,还可以通过学生自编一些小品演绎出各种常见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使文明礼仪文化深入人心。三、礼仪班会,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从班会的准备直到召开的过程中,“做一个文明中学生”一直贯穿始终,学生逐渐树立起“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信念,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并且在班会近尾声时,学生代表和全体师生庄严宣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做文明公民。”气氛热烈,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例如:我班学生周某,以前爱说脏话,自己的座位附近总是有碎纸片、空汽水瓶等垃圾。经过班会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后,改观极大,脏话很少听到,自己座位附近不再有垃圾出现,而且他还号召同学每人准备一个垃圾袋,提出“自己的废弃物自己处理”的好倡议,并能做到见到垃圾主动拣起。可见,班会的教育效果突现出来,班会既是学生文明行为的练兵场,又是班级文明风气的宣传台。四、礼仪班会,文明礼仪的延续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由此可见,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和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教师继续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实现文明礼仪的“后延”,把文明行为由班级内带到校园内、家庭内进而带到全社会,让这节礼仪班会课成为一种载体,把中国的传统文明美德传承下去。未来21世纪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把这项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让孩子心灵更加美好,让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邮编:545800电话:13878260990邮箱:zwx0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