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中学三案设计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课题:摩擦力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10月25日主备人:马新艳审核人:九年级物理组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5.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环节引入新课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子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自主探究:1.摩擦力分类。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4.摩擦力的方向。5.摩擦力的作用点。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阅读课文,把与问题有关的字句画出来。特别注意勾画关键字词。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合作交流环节一、摩擦力的定义1、生条件、方向、作用效果、作用点2、分类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得摩擦小组内成绩稍弱学生先交流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真诚有效的提示和辩论。并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发言。以及提出疑惑问题展示点拨环节提出问题:二、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可能与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D:……设计实验1、通过展示自己的看法,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水平,发现需要点拨的问题。2、通过大胆质疑,解答困惑同时引起师生的关注。3、通过抢答、补充等活动展示,让后进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到什么科学方法?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控制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原理注意事项:匀速拉动木块,f=F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三、增大有益摩擦(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四、减小有害摩擦(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4)使两个接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剂、气垫船)巩固达标环节1、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滚动摩擦力的有()A.用卷笔刀削铅笔,刀口与铅笔之间的摩擦B.用砂轮盘磨刀,砂轮与刀口之间的摩擦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小孩与滑梯之间的摩擦D.用圆珠笔写字时,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2、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学生自主练习,之后教师点拨当堂巩固有利于反馈学生的听课的情况。摩擦力的分类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___________.若雪橇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手握住重15N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N4、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5、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上制有凹凸的花纹B.铁轨要铺在枕木上C.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D.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静摩擦力用到二力平衡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指出该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