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VIP免费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1页
1/2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2页
2/2
《归园田居》陶渊明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3、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二作者简介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1三、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3、学生齐读,体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四、解题,把握思路。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明确:"归"字师: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提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五、重点探究: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2、为何归来?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热爱田园生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