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15分钟微型讲课教案北海中学张雪琴上课。齐读:“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上课前板书到黑板上)请坐。我们先来看一首唐代诗人李峤的绝句:(大屏幕展示)诗中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对,风。风实际上又是什么?风实际上就是流动的空气。【导入新课】: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板书出课题)【大屏幕展示】:我们先来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题。回答的很好,请坐。接着,来看第二题。对,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那如何证明氧气的存在呢?回答的很好,请坐。二氧化碳的证明呢?对,很好,请坐。那水蒸气的存在又如何证明呢?你真是太棒了,请坐。【教师引导】:由于氧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第三题。请同学们交流实验装置。【教授新课】这就是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教师展示),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给大家分析实验原理(大屏幕展示)。讲的太棒了,让我们为他鼓掌吧。【教师强调】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的可燃物是红磷,且红磷必须过量。我为同学们演示该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演示)。我们可看到红磷燃烧冒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我再打开弹簧夹,又看到水倒流,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质疑】那么,是否是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质都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呢?小组讨论2分钟。【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讨论结果吧。也可以用石蜡?为什么?你认为石蜡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把氧气给消耗掉。你们小组也认为可以用石蜡,对吗?好,下面我们让事实来说话。哪位同学愿意自报家门,上讲台为同学们演示改实验。好,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倒流的体积接近瓶内空气体积的十分之一。【质疑】:在这两个实验中,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不同的,到底哪一个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呢?【大屏幕展示】: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交流】: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你们小组认为不能用石蜡为什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都听明白了吗?由此,我们可得出,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可燃物的要求:消耗氧气,但不能生成新的气体。我刚才在做实验时,之所以用红磷做可燃物就是因为红磷在消耗氧气时,生成了固体,我们刚才看到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可用式子把这一反应表示出来。【板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讲解】在这一实验中,取过量的红磷,目的就是。对,保证把空气中的氧气给消耗完。在化学中,纯净物都有它专门的化学符号,红磷用来P表示,氧气表示为O2,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回顾历史】今天我们所做的实验就是依据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当年的实验原理设计的,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拉瓦锡的实验。(大屏幕展示拉瓦锡的实验装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后来,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等稀有气体,最终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屏幕展示)【学生讲授】下面,同学们闭目放松一下,我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分析讲解一下纯净物和混合物。讲的怎么样,让我们用掌声来说话。【课堂小结】:最后,我们一起来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好,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