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和沟小学范三保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进行表示。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算。3、通过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概括出结合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算:(小黑板出示)4×258×12550×240×2580×1255×2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5×8=25×()×2125×16=125×()×225×16=25×()×4125×32=125×()×4(二)、新授:1、师:下面我们再来计算比较几组算式,同学们看看他们有什么的规律呢(6×5)×3=6×(5×3)(80×4)×2=80×(4×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揭示课题)3、用字母表示定律。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怎样表示乘法结合律板书:(a×b)×c=a×(b×c)(a×b)×c表示什么意思?a×(b×c)表示什么意思?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1)43×25×442×125×8(2)完成课后“做一做”5、思维题:16×2532×12575×35(三)全课总结: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够简算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6×5)×3=6×(5×3)(a×b)×c=a×(b×c)(80×4)×2=80×(4×2)《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和沟小学范三保作为一节探索数学的规律课,对于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同学们都在探索乘法交换律时,经历了发现规律、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归纳规律的科学探索过程。在归纳乘法结合律时,思维特别积极活跃的同学,更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乘法结合律的发现与探索活动。这次的数学活动基本完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上完这一课我收获以下几点:及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本课教学,我在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后,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呢?对学生刚刚经历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会出现表达不够严谨的现象,此时,我引导得不够巧妙,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另外,在归纳总结探索步骤时,学生归纳得较为迟钝,是否前面的探索经历对学生而言不够深刻。规划: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简便计算,而是通过填空的形式进行比较,你比较欣赏哪一种,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运用乘法定律可以简算。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这样学生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的优点,可以培养优化意识,让更多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欲望,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学生体验到运用乘法定律能够简算以后,应该再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简算呢?并在巩固练习中穿插一道不能简算的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