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VIP免费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_第1页
1/15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_第2页
2/15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_第3页
3/15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实践和抱有理论研究兴趣的人来说,我始终热爱着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另外,对于包括中国油画在内的当代艺术也一直十分关注。毫无疑问,我们正在面对着一个开放而多元的世界,同时,也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和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之所以敢不揣浅陋向各位来谈这样的一个题目,除了机缘之外,显然,是由于我的一点文化情结使然。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实践和抱有理论研究兴趣的人来说,我始终热爱着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另外,对于包括中国油画在内的当代艺术也一直十分关注。因此,借此机会向画界朋友们报告自己的一些理解与不成熟的观点,深感荣幸,也感惭愧。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共同探讨有关的艺术问题。有一天,我读到了《中国科学与文明》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的一句话,他写道:“如果真正要说具有历史价值的文明的话,那么,光荣应归于中国”(《四海之内》﹒P4﹒三联书店)光荣应归于中国,这是一个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之后所做出的一个理性判断。然而,在中国、在当代却有一种声音在回荡:光荣属于西方。七八十年前,胡适博士曾说:中国的事情百不如人意。此后有了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历史推进,又经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国文化的传统真的已被肢解和割裂得面目全非了。在新时期以来,由于商品大潮和外来文化的迅猛冲击,作为文化资源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处境不能不说令人堪忧。若干年前,在一次学术性会议上,笔者听到一位年青学人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什么是“国学”?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国学”这个东西。我想,“国学”应该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它存在不存在,无须辩论。问题在于,我们的青年学人竟然有了这样的观念。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我很难过。难过于有数千年历史渊源和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到了当代竟然受到自己的民族后人的无情的妄自菲薄!西方学者曾用“半个世界”来称赞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价值。有一种有普遍影响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而“现代化”就是“国际化”或“西化”。依此推断,传统文化是阻碍国际化的文化,要想与世界文化接轨就必须修正或彻底抛弃传统文化。此一思路有一个先提: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不错,西方世界在近代以来的确在物质与科技文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基于对神学文化统治的反省、批判而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的物质化与世俗化发展。但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作用下的物质文化与科技主义已然不断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与后遗症;而且,西方的现代化究竟是不是全球人类文明的唯一正确的模式?似乎也还存有争议和值得讨论就文化传统而言,中国历史也产生过自身的人文主义传统,只是与西方不同,中国的人文主义发生得更早,在先秦时代,而且它更为“人本”,更重视研究人、人与人的关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太重视研究自然。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较为极端地用实验室的科学精神去探究“人”与“自然”——“物”,较为倾向物质化;而中国的人文主义则较为重视“人”的“关系”,包括“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易·贲·彖辞》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应该指出,由于中国社会在历史上没有经历过一个西方式的文艺复兴,尽管在很早时候中国就有人文主义的思想精神,但是它毕竟未能在后世发展成熟甚至成为一种思潮或文化运动,这是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大概这与中华文化的崇尚“社会人格”这种“集体意识”有关。相较而言,较早产生的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更重视“人”的社会性——“文化”,而较晚产生的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则更重视“人”的自然性——“人性”,应该说这种鲜明的区别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学者庞朴曾指出:“五四以来,不少提倡新文化和反对新文化的人,都未能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西化区别开来;主张新文化的,所主张的往往是西化,因而成效甚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P22﹒中国和平出版社)事实上,“成效甚微”要看什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画传统与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