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围绕着“双基”,形成了“习题演练”“变式训练”“精讲多练”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这也成为我国数学教学值得肯定的成功经验。但另一方面,在应试的背景下,往往偏重于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为目的的熟练性训练(如题型的强化训练),而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性目标。虽然《标准修订稿》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课程改革的第一线对此并未作出反应。“数学活动经验”还没有成为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所使用的关键词,在具体的课堂上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当问及与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相关的问题时,也是摇头者居多。背景: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首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目标有两类,一类是结果性目标,一类是过程性目标。一般来说,结果性目标是指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性目标更多地指向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过程性目标的体现。其次,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指伴随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而设计的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数据搜集与处理、问题反思与建构等。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相应的知识技能有关,但其目的不只是为了完成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培训对象: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目标:在课堂教学探寻不同领域内容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和方法,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效组织教与学的活动以实现过程性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积累活动经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训主题:如何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积累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培训方式:利用新疆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预期效果: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想通过此次培训让老师知道: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亲历亲为”,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养,并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大纲——实验版课程标准——修订版课程标准•凡是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的已有资源都可以看作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1、深挖教材,深入理解1~6年级的知识体系,搞清楚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确定好学生继续学习的知识起点和切入点。2、充分了解学生,从孩子的视角去看数学,联系学生生活,游戏,使我们的数学尽可能生活化,贴近学生,最终从学生的形象的生活抽象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经验。3、设计好学习活动,使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不断的在“猜”数学、“做”数学、“思考”数学的过程中积淀,形成数学活动经验。1、综合与实践是什么?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课标还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是积累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是依托问题、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别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第一学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