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西周的宗法制表述错误的是()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C.只用于同姓贵族内部D.是一种宗族法规,是权力的继承和限制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乐制度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8.《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1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12.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1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4.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我们可以推测家谱的产生与以下那一制度关系密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5.以下“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问答题16、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20分)请把选择题错题号写在下列横线上:参考答案1、B2、D3、C4、B5、A6、D7、A8、C9、D10、C11、A12、D13、C14、C15、C16、(20分)(1)分封制内容: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天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4分)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2分)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4分)(2)宗法制内容: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4分)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