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营镇第一中学校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七年级班级姓名第组号科目品德教务处审批一、课题:第五课小康家园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过程与方法:2、能够分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逐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三、重要知识点: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标准: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向舒适型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2.吃了吗?问候语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3.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来判定生活水平的发展阶段。60%以上为贫困,50%~60%之间为温饱,40%--50%为小康水平,40%以下为富裕。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100%家庭总支出4.小康的提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小康之家”。5、小康的含义: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6.小康标准:“中国小康标准“16条。人均GDP2500元;16条中在20世纪末我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13项,标志着: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7.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GDP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指标之一。8.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9、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10、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11、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原因: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气候等多种元素的影响。)12.全面小康: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心目中的小康)13、全面小康特点(表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共同发展、共同进步。15、人口问题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的关系:①总体上: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数量上: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我国在经济总量在世界是很大的,但是人口基数过大,分摊到每个人,也就是人均就比较低了。如果人口增加过快,增加的GDP总量就有更多的比重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而无法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6.到20世纪末(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18.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祖国发展的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①树立崇高的理想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③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④加强法制观念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9.请你为如何实现你心中理想的小康社会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模式。四、巩固训练:(一)大家选一选。1、从先秦至近代,小康思想作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