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管建刚可能是性格的缘故,我极少当面称赞某个人,更极少当面用过于激烈的话,称赞某个人。即使称赞,我也放在心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对孙双金老师说:“孙老师,你真了不起。”完全是真心话,一点也没有拍孙老师马屁的意思。对他来说,也不稀罕我这样一个小子的马屁;对我来说,我又求什么呢。回到家,我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婆大人听,老婆大人有没有听进去,我不管,我只想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我又打开笔记本,写下了题目“孙老师,你真了不起”。那天晚上,我没有随主办方出去吃饭,孙老师也没有。我发短信给孙老师:“你住哪个房间。”孙老师回:“我住206。”我正忙着为完成的文字,想赶完了,再过去。过了一会儿,孙老师来短信:“你住哪间?”我怕孙老师来找,忙回:“我马上过来。”碰到一起,当然是聊语文。我聊我的作文,他聊他的阅读。我知道孙老师曾带领语文老师去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那儿取经。我也一直想去看看,就问孙老师。孙老师说,他去韩兴娥老师那里,听了两节课,一节韩老师的大量积累课。一节课,二年级的孩子积累了120个成语。另一节是他制定的一节教材上的阅读课,韩老师用15分钟上完了,剩下的时候就大量积累。15分钟上完一篇课文,还被孙老师津津乐道,我很惊讶,问孙老师,韩老师怎么上的。“一,通读课文;二,背好句子;三,问了两个问题。就两个问题。”“那么,当下非常流行的有感情朗读呢?”“没有,她不太注重。”孙老师说:“小管,这么多年,我发现,我们在教什么上出问题了。小学阶段,花那么多的时间,教那么点薄薄的教材,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啊?语文,要大量读,背,积累。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期,我们却用来让学生理解,小学里2个小时也理解不了的东西,到中学,五分钟就能搞定。记忆曲线告诉我们,过了13岁,人的记忆力就下降了。而理解曲线告诉我们,理解力上去了。小学语文就是要读、背、积累,而不是理解,不是词语解释。”孙老师说,小学阶段的语文积累什么,要积累经典,大量地积累经典。孙老师说,暑假里,他组织语文老师,聘请高校专家,精选校本教材,“背下来的东西,才是文化。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背,那就难了。”我说:“要是小学里重要的是大量的读、背、积累,那我们当前的流行的阅读教学,不是走错方向了吗?”小学语文只要求读、背、积累,教学就变得简单了,孩子学得也简单了,却打下了一辈子的基础,——那还需要这么多的层出不穷的公开课呢?孙老师说:“我是从公开课走过来的。我看,那条路怕是走不通的。”“孙老师,你真了不起!”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一次又一次地和朋友们私下里说,如果有一天,我的作文革命做完了,我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离开教师队伍,二是搞“阅读革命”。我朴素地认为,读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是永远不可能教好语文的。一本课本的背后,应该是100本、1000本书的阅读。“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教学就该狠狠地抓住那七分,我的“作文革命”是,“阅读革命”也该是。当前的教学研究,轰轰烈烈的公开课,都是研究怎样教“好”一篇篇的课文。我一直对韩兴娥、陈琴、常丽华老师们的做法很感兴趣,但是我又知道,韩老师们充其量,也只是目前的语文教学的“另类”,“正统”的语文教学就是谁能将一篇篇课文上好,谁就是高手!孙老师说:“我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我越来越觉得,读、背、写,这才是小学语文。”我知道,孙老师是从公开课一路杀过来的。一个在公开教学上风光过来的人,居然能有如此大胆地切向自己,对自己曾经的辉煌,义无反顾地批判,我不能不钦佩,不能不由衷地说:孙老师,你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