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历史专题1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学习重点】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学习难点】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预习案【知识导学】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出现了早期的。2.先秦时期(1)的资料表明,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发展。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和。(3)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富足的_____(如春秋时的范蠡和子贡;战国时的吕不韦)和繁荣的。3.汉代: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成为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4.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商船规模宏大(例如:航船),水路四通八达,获利丰厚;陆路商运发达,客舍、、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场所生意兴隆。5.宋元时期: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明清时期(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2)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其中和的势力最大。二、“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货币:半两钱(圆形方孔)2.汉代:有专门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货币:五铢钱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政府对此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中提及到的“”)。4.唐代(1)乡村集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货币:开元通宝(2)“”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表明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5.宋代(1)“市”突破了原先和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打破市坊制度。“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说明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2)“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设施。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区已经相当繁华。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的商业区,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繁荣景象;出现了、邯郸、、宛、成都等五都,以繁荣的“”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朝:长安、洛阳都有规模宏大的常设;在江南地区,扬州、杭州、已成为发达的商业都会。(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除有_____、_____外,还有定时一聚的集市。(5)清朝:乾隆时的财富“甲于天下”;清代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表明__________兴起。【预习检测】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4.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探究案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古代“市”的发展演变具有怎样的趋势?检测案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如買(买)、貸(贷)、寶(宝)等。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2.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