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能说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能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3、会分析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知识导学】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1、政治条件:签订后,中国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3、思想武器:思想的传播;(1)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2)主阵地:和;人物:、和;4、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1)兴中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2)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机关刊物:《民报》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6、有利时机:四川的。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年月日2、结果:被革命军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3、影响: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4、国旗: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3、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四、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背景:①清政府:②袁世凯:③帝国主义:④立宪派和旧官僚:⑤孙中山: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孙中山辞职;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2、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考探究】1.阅读下了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摘自《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材料二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请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3)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特点或者性质。(4)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当堂小结】【当堂检测】1.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交谈着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巧统治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