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践行课程改革,完善自我--------三年课改看成长四十四中周清时间飞逝,转眼新一轮课改已经三年了。回望我自己的课改经历,收获颇丰,在这里我把学习的收获整理如下: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课改我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化学教师,开始时并不作要求一定要参与,而且樊城区中考成绩当时各科年年第一,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多少有些迟疑,同时通过多年的九年级教学也告诉我,老师和学生压力和负担都很重,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呼声越来越大,课改势在必行。因此我选择了积极参与,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观摩和自己的理解,把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各个学习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从各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也通过参加区级和校级各种培训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效果显著,在樊城区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获区级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2012年中考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二、通过学习我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我通过参与了区级、校级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听报告、观摩优质课、与课改名师交流等,在2014年4月中下旬至5月,我作为学科教研组长有幸参加了樊城教育局组织了教学领军人物提升四级培训活动。在各位培训师精彩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例的引领下,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的领会了高效课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的观念,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服务学生,并在教学中逐步实践教学“三观”:1、以人为本,实现从“师中心”向”生中心”的转变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教育关注人性、引领人性、也成全人性,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要学会有正确的生命观,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以前,我更多注重自己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把我的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我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完完全全是以老师为主,以“师”为中心,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更是一个特殊的人的道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课改不只是改技术、改方法,更要改观念,课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度为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效课堂要求: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并在亲身经历、体验中学习提高。2、“以生为本”实现从“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的思维深度。这就意味着通过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予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实现从“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体验中提高。三、学会方法,努力践行在课改过程中,我又明晰了一些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论,不断反思了自己以前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又学会了一些正确的方法:如集智备课也要注意:不能无备而来;不能包干到户;不能目中无学生;更不能坐享其成,拿来主义,一言堂。我还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建设持续高效学习小组的方法,知道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独学的一些方法,如何发挥对子在课堂中的实效作用,我还学会了化学的几种常见课型的基本流程。在2014年5月15日樊城区又在各片区内又组织开展了提升培训学习后的教研组长晒课活动,通过参与展示课的评课和晒课又觉收获颇多:首先,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设计这节课: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为目标,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又需要在专题复习中得到提高满足中考的需要这一特点,我先把碳和碳的氧化物与碳酸盐的检验放在一起,用它们的化学性质为纲,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线用这样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作为本课的知识梳理,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围绕所学知识,选择11道围绕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