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案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编者:尚伟日期:2012年8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1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2.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自主性学习】【旧知识回顾】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与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新知识预习】:四、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或___________。3.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1L食盐水中含有0.5molNaCl,则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_______________)4.注意:(1)体积是指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体积,单位常用_________________;(2)溶质的量是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等来表示;(3)溶液一旦配好,即确定了物质的量浓度,由于溶液的均一性,使得溶液内部处处浓度_____。无论取出多少体积的溶液,浓度始终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会因体积的不同而_________。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步骤(1)计算: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溶质的_____(固体)或______(液体);(2)称量或量取:用__________称取固体质量或用________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__________溶解或稀释溶质并____________;(4)转移:将烧杯内溶液沿_________小心地转入一定体积的______________中;(5)洗涤:用__________洗涤_______________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溶液________________;(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_________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_加水至___________;(7)摇匀:盖好瓶塞,用____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___________托住瓶底,把容量瓶_____________,使溶液混合均匀。(8)装瓶贴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备用。(三)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2H2+O22H2O从质量角度:4g32g36g从分子数角度:--------------------------------------------------从物质的量角度:--------------------------------------------------------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我的疑难问题】:【典例解析】实验室里需要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称取7.68g无水硫酸铜,加水500mL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点燃C.称取8.0g无水硫酸铜,加水500mLD.称取12.5g配成500mL溶液【重难点解析】1、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1000ml等。(1).构造:磨口、细颈、梨形、平底。(2).特点: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4).注意事项:a.瓶塞不漏液。(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b.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c.不许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d.须选用与要配溶液体积相同规格或相近体积的容量瓶。e、容量平使用完毕后及时洗净、凉干。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产生的误差分析: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时的种种原因,产生了许多误差,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C,由公式可知:实验过程容易在溶质...